高通量组织研磨仪

首页 > 技术知识 > 高通量组织研磨仪

传统组织研磨仪 VS 杭州宋慈高通量组织研磨仪:样本处理时间差距有多大?​

  实验室里,样本研磨的效率直接影响着整个实验的进度。尤其是面对批量样本时,传统组织研磨仪与高通量组织研磨仪的处理时间差距,可能会让实验周期产生天壤之别。杭州宋慈用三组真实实验数据,带大家直观感受这种差距。​

  动物组织样本:从 4 小时到 30 分钟的跨越​

  高校病理实验室需要处理 20 份小鼠肝脏样本,用于肿瘤标志物检测。用传统组织研磨仪时,实验员需要逐个样本操作:先将肝脏剪碎,放入研磨管,手动加入研磨珠,再放到仪器上设定参数,每份样本研磨 10 分钟,中间还要清洗研磨管避免交叉污染。20 份样本下来,光研磨就花了 4 小时,加上清洗和换样本的时间,整个前处理耗时近 5 小时。​

高通量组织研磨仪
高通量组织研磨器 SCGT-II

  换成杭州宋慈高通量组织研磨仪后,实验员将 20 份样本分别放入 24 通道研磨板,加入研磨珠后整体推入设备,设置好 “动物组织模式”,一键启动。仪器的三维振动系统同时带动 20 个研磨管高速运转,30 分钟后所有样本研磨完成。更省心的是,研磨板采用一次性无菌材质,无需清洗,直接转移样本即可。负责实验的王老师算了笔账:“以前处理 100 份样本得加班两天,现在用高通量设备,一天就能搞定,还不耽误后续检测。”​

  植物样本处理:从 6 小时到 1 小时的突破​

  农业研究所的玉米育种实验中,30 份玉米种子样本的研磨是道难题。传统研磨仪处理时,每颗种子需要单独研磨,且因种皮坚硬,每份样本得磨 15 分钟,30 份样本连换样带研磨,足足花了 6 小时。更麻烦的是,手动操作力度不均,有的种子磨成了粉,有的还带着硬壳,后续 DNA 提取时浓度差异很大。​

  而高通量组织研磨仪的 24 位转盘设计,能一次性容纳 30 份样本(分两批处理)。特制的碳化钨研磨珠配合 2mm 振幅的高频振动,15 分钟就能将玉米种子彻底磨碎。两批样本连加载带研磨,总共只用 1 小时,且所有样本粉末粒度均匀,过筛率达 98%。“以前磨种子磨到手腕疼,现在设定好程序就能去做别的事,效率翻了 6 倍。” 实验室的李研究员说。​

  微生物样本:从 2.5 小时到 20 分钟的提升​

  环境监测站检测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时,常需处理 15 份活性污泥样本。传统研磨仪处理这类黏稠样本时,容易黏附在研磨管壁,每份样本得反复冲洗、研磨,15 份样本耗时 2.5 小时,还总有 3-4 份因研磨不彻底导致检测数据失真。​

  高通量组织研磨仪的防黏附研磨罐和脉冲式振动模式,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。15 份样本一次装罐,20 分钟研磨完成,罐壁几乎无残留。检测数据显示,微生物 DNA 提取量较传统方法提升 35%,平行样偏差从 12% 降至 5% 以内。“以前总为样本处理拖后腿,现在用高通量设备,当天采的样当天就能出结果。” 监测站的张工程师感慨道。​

<a href=http://www.hzyjyq.com/prouduct/gtl/ target=_blank class=infotextkey>高通量组织研磨机</a>
高通量组织研磨器 SCGT-II

  时间差距的核心原因:技术革新带来的效率飞跃​

  传统组织研磨仪之所以耗时,根源在于 “单样本串行处理” 模式 —— 一次只能磨 1-2 份样本,还需人工频繁换样、清洗。而高通量组织研磨仪采用 “多通道并行处理”,24-96 个通道同时运作,相当于数十台传统设备同步工作。​

  再加上三维振动技术(X/Y/Z 轴立体震荡)比传统单向振动的研磨效率提升 3 倍,配合智能程序预设(不同样本对应固定参数),无需人工反复调试。此外,一次性耗材的使用省去了清洗时间,进一步压缩了总耗时。​

  高通量组织研磨仪对部分样品的研磨效果:

杭州宋慈高通量组织研磨仪对植物叶片研磨效果
高通量组织研磨仪对植物叶片研磨效果

 

  什么样的场景适合选择高通量设备?​

  当实验室需要处理 10 份以上样本,或经常面对动物组织、植物种子、微生物等多样本类型时,高通量组织研磨仪的时间优势会格外明显。从我们跟踪的 20 家实验室数据来看,引入杭州宋慈高通量设备后,样本前处理效率平均提升 6-8 倍,实验员的加班时间减少 70%。​与其在重复研磨中消耗精力,不如让设备替你 “提速”—— 这或许就是高通量组织研磨仪给实验室效率带来的最大改变。